筹建建筑是提升势力实力的核心环节,合理规划建筑布局与升级顺序直接影响资源获取效率与军事发展速度。高级建筑如烽火台、军事大营、仓库等需根据战略需求优先部署,其中烽火台提升部队攻击力,军事大营增加兵力容量,仓库则保障资源存储上限。初期应集中资源升级君王殿以解锁更多建筑功能,同时平衡内政与军事建筑的投入,避免因单一发展导致资源短缺或防御薄弱。
建造分城是拓展势力的关键步骤,需选择资源丰富且地形险要的位置,如荆州地区木材充足,冀州平原适合农业。分城建设需占领11块连地,中心地块需达到6级以上,建造过程耗时较长且需消耗大量资源。分城与主城属性独立,但可共享部分资源,其军事设施需从零开始建设,因此需提前储备兵力保护建造过程。分城建成后可提供额外部队上限与防御加成,是长期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
战场建筑如箭塔、拒马等需通过工程营与军机营解锁,其摆放位置直接影响防御效果。拒马可阻挡非同盟部队行进,箭塔则提供视野并触发守军战斗,两者需部署在关卡、码头等要害位置形成联动防御。升级战场建筑能提升守军强度,但需注意资源分配,避免因过度投入影响主城发展。同盟成员可协作建造瞭望塔等共享建筑,增强集体防御能力。
高级建筑分配需严格遵循10个的数量限制,推荐以6造币厂为核心保障铜币产量,辅以3虎帐提升预备兵上限,剩余名额可灵活配置工坊或乐府。造币厂需建在6级资源地,满级后单厂产量相当于10个6级铜矿,是后期资源循环的核心。拆除建筑时需谨慎,尤其是高等级工坊与虎帐会损失大量前期投入资源,建议仅在资源充足时调整布局。
建筑升级顺序需围绕速本原则,优先提升君王殿、军营等关键设施,军营每级增加兵力且后期收益显著。兵战四营根据主力队伍属性选择优先升级武力或智力,势力协力则需待国家队成型后再投入。守备类建筑如城墙、城防军在战争频繁阶段需及时强化,而资源类建筑可依据采集效率动态调整等级。技术研发与建筑升级需同步进行,确保整体发展节奏稳定。
建造过程中需持续关注敌方动向,防御薄弱期可通过同盟协防或临时搭建营帐缩短补给线。营帐需军机营1级解锁,提供行军落脚点与士气恢复功能,是远征作战的必备设施。拆除敌方建筑时可获得部分资源,但需评估战斗损耗与战略价值,避免陷入消耗战。最终通过建筑体系的动态优化,实现攻防兼备的势力发展目标。